
Evolution 9 风格
闡明 Evolution 9 系列的設計目標
選自SLGH005「白樺」

創新的 Grand Seiko 設計搭載了於 2020 年新開發的 Caliber 9SA5,展現了與 Grand Seiko 傳承的一致性。其設計元素被編纂為一個代碼,隨後體現在 Evolution 9 風格中。這一設計是如何構思的,背後的目標又是什麼?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。
被廣泛稱為 44GS 的手錶於 1967 年發佈,並啟發了 Grand Seiko 的設計概念。事實上,44GS 中所包含的設計元素後來被編碼為 Grand Seiko 風格,定義了 Grand Seiko 的設計。新的設計代碼主題為“擺脫時代的束縛”,因為 Grand Seiko Evolution 9 系列是 Grand Seiko 風格的更新版本。
設計規劃始於一個問題:“Grand Seiko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手錶?”換句話說,就是解讀 Grand Seiko 的基本內涵。理想的設計應該是什麼樣的,才能包裹出卓越的 Caliber 9SA5 自動機芯?這一深刻的主題在 SLGH005,即“白樺”型號中得到了具體化,並包含九個設計元素。與 44GS 相似,SLGH005 中的設計元素被視為後續 Grand Seiko 系列的基本要素,因此提取出來作為設計代碼,稍後體現在 Evolution 9 風格中。新的設計具有三大進步:包括 Grand Seiko 多年來追求的美學與可讀性,以及卓越的佩戴舒適感。


儘管 Evolution 9 風格的早期設計草圖已經描繪了極厚的指針等特徵,但實際上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來完善這一設計。
徹底解釋在「白樺」型號中展現的 Evolution 9 風格
<Ⅰ.美學的演變>


髮際漸層處理為其帶來了“光影”效果,增強了三維感。
Grand Seiko給人以誠實、簡約和堅固的形象,而全新的9SA5機芯則象徵著創新精神。Evolution 9風格的設計必須能夠融合這兩種不同的特質,而Grand Seiko歷代模型的傳承則成為靈感的來源。
過去的Grand Seiko模型,如61GS V.F.A.,以精緻的指針展現了手錶的高精度。Evolution 9風格在其表殼設計中傳達了相同的信息。四個固定錶帶的錶耳被設計得儘可能直線,而非符合手腕輪廓的弧形。Grand Seiko的錶耳向尖端延伸,這一特徵有助於提升佩戴舒適度,並強調手錶作為物品的存在感。儘管Evolution 9風格的初步設計構思包含了向下彎曲的錶耳,最終卻重新設計,使尖端向上翹起,形成特有的銳利輪廓。
垂直的錶耳源於雕塑手法。例如,儘管使用了沉重的材料,完成的雕塑作品可能看起來輕盈。這種具象技術從緊張中產生美感。同樣,設計團隊構思了一款儘管體積不小,但看起來輕盈通透的錶殼。他們在設計中也融入了「光影」元素。
過去的Grand Seiko模型擁有較多的鏡面處理,以搭配商務西裝的正式外觀。而Evolution 9則是為當代工作環境而設計,適合穿著西裝及運動服的人士。因此,作為44GS及其他Grand Seiko模型的特徵之一,鏡面處理的使用受到限制,取而代之的是髮際處理。減少鏡面光澤,增加髮際處理,使外在的鏡面光澤更加突出。最終,設計團隊成功創造出一個比Grand Seiko最近的前輩更具對比度的設計。
<Ⅱ. 可讀性演變>


受到第一款GS的啟發,指針和指標之間的對比更加銳利。
Evolution 9風格在可讀性這一Grand Seiko的標誌性特徵上進行了評估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銳利對比。
為了展示高級機芯的價值,設計團隊從一開始就決定將12點鐘的指針設計得更大。
進階的可讀性體現在較大的指標以及時針和分針的不同厚度上。當團隊深入探討Grand Seiko所需的功能時,他們清晰地闡明了真正卓越可讀性的意義。這促成了改變時針和分針厚度的想法。他們最初設計了尖頭的指針,但最終將時針的尖端修整,使其與指標重疊。這樣一來,使用者可以一眼讀取大約時間,或通過仔細觀察纖細的分針來確定準確時間。最終,功能性設計得以完成。
在Evolution 9中,指針與錶盤之間的間隙有所減少,而這一設計在Grand Seiko中一向是比較寬裕的。此外,分針和秒針的尖端明顯向錶盤彎曲,使使用者即使從斜角度也能輕鬆讀取時間。外圍邊緣配有一個向內傾斜的環形部分,印刷在傾斜環上的分鐘刻度將指針盡可能靠近刻度。

<Ⅲ.配戴舒適度的進化>


SLGH005 的另一個先進功能是其相對纖薄的錶殼,這是由比之前的 9S 機芯更薄的 9SA5 機芯實現的。其錶鍊寬度和厚度合適,鏈節比一般錶鍊短1毫米,配戴舒適度更高。


配備 Spring Drive 5 Days 自動機芯的 SLGA009 在設計上與 SLGH005 基本相同。雖然它的手鐲看起來有三排,但實際上它由五排組成,中間有兩個狹窄的連結。秉承 Grand Seiko 的傳統,鏈節具有最佳的側向移動餘裕,以提高耐磨性。
新一代機芯透過降低重心和擴大錶耳寬度來增強耐磨性
美觀和易讀性是先前 Grand Seiko 腕錶所追求的兩個要素。 Evolution 9 Style 的獨特之處在於更重視耐磨性。
1967年,建立Grand Seiko風格的44GS型號搭載了一款薄型手動上鍊機芯。當時並不需要考慮提升佩戴舒適度的問題。然而,隨著自動機芯的出現和對堅固性的追求,機芯的厚度增加了。因此,佩戴舒適度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的要素。
Grand Seiko團隊為定義Evolution 9風格所做的第一件事是降低重心。就像汽車一樣,重心降低後,手錶的穩定性會提高。當機芯更靠近錶背時,手錶的重量也會更接近手腕。此外,44GS之後的Grand Seiko型號在錶殼側面向錶背削減了部分。然而,這次團隊挑戰了這個做法。使用三維水晶也是降低重心的一種方法。實際尺寸的差異可能微小,但只要玻璃抬高以確保指針運動的空間,玻璃邊緣的高度就能顯著降低,從而呈現出纖薄的外觀。
錶鏈也經過了完全重新詮釋。其前身的錶鏈寬度為20毫米,搭配直徑40毫米的錶殼。而SLGH005則設計為22毫米寬的錶鏈,以符合Evolution 9風格。更寬的錶鏈能有效分散手錶的重量,提升配戴舒適度。
不僅錶鏈的寬度做了調整,附接位置也進行了改變。與之前的型號相比,團隊選擇使用短了1毫米的鏈節,以獲得更好的貼合度。錶鏈的厚度也有所增加,使錶耳和錶鏈之間呈現無縫的外觀。透過設計更厚的錶鏈,手錶本體和錶鏈的重量達到了平衡。 Grand Seiko風格在錶鏈中得以延續,保留了前身的窄鏡面鏈節和拉絲處理。

訪談
Kiyotaka Sakai 產品設計師
Sakai 於 2012 年加入公司。在為國內和國際市場開發手錶後,如今他負責 Grand Seiko 的設計。他設計了Evolution 9系列、「白樺」系列和薄型正裝腕錶系列。他的設計曾獲得多個獎項,包括 GPHG 和紅點設計獎。
攝影:Eiichi Okuyama
文本作者:Masayuki Hirota(《Chronos》日本版主編)